藝術家│王振瑋
房舍│西10號
計畫實施日期│8/24(日)-11/16(日)
開放時間│09:30-17:30 (週一休園)

王振瑋
擅長公共藝術計畫及大型雕塑,其創作中常見對生命本質的關懷,並思索藝術豐沛土地和人文的力量,透過日常媒材的運用與轉化,用創意、造型、材料、工法,帶給觀眾一場深具啟發性的獨特體驗。
策展人陳一凡指出,「流變」指向時間與物質在移動中的生成;「之境」則是一段可被身體踏入、可被感官捕捉,卻永無定形的場域。
本展以清眷獨特風土為載體,從踏入展間開始,觀眾的行走本身即是一場由水、風、時間共同編排的感知劇本,
作品不再只是被觀看的對象,而是讓空間、自然與身體一起「變成」的觸媒。
藝術家│Amit Rai Sharma (黃洺緯)、陳昱翰
房舍│西12號
☆Amit Rai Sharma (黃洺緯)
英國聲音藝術家,畢業於英國羅漢普頓大學應用音樂心理學研究所,自2004年起持續發展以聲音為媒介的場域創作,並於2024年自倫敦移居彰化。
擅長挖掘日常微小聲響與背景音,並將之轉化為具情感張力的沉浸式聲音景觀,邀請觀者進入融合感官與心理經驗的感知場域。
☆陳昱翰
現就讀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四年級,創作以個人記憶以及新住民二代為出發點,探討人際關係中的脆弱與連結。
擅長以裝置藝術作為表現形式,關注材料的物質性與聲音特質,透過空間與物件的對話,建構細膩且感性的敘事語境。
將清水眷村作為核心創作場域,結合陳昱翰對裝置藝術與材料的感知,以及 Amit 在聲音藝術與場域轉化的專業經驗,展開一場跨領域的藝術實驗。
作品將透過視覺與聲音裝置的交織,重新詮釋眷村空間中的歷史記憶與人文氛圍,回應空間轉變、遷徙經驗與集體記憶等關鍵議題。
計畫以「共創」與「共感」為核心,規劃藝術工作坊與社區參與活動,呼應兩位藝術家長期關注的藝術實踐與地方連結。
活動內容包含聲音採集、記憶故事分享與共創裝置等形式,期望透過與在地居民的對話與協作,開啟更細緻的文化對話,並共同挖掘清水眷村的歷史層次與當代意義。

計畫實施日期│10/07(二)-11/25(二)
開放時間│09:30-17:30 (週一休園)
藝術家│怪人地下合作社(The Underground Misfits Co-op)
房舍│西8號
計畫實施日期│10/07(二)-11/25(二)
開放時間│09:30-17:30 (週一休園)

「怪人地下合作社」(The Underground Misfits Co-op, UMC)是一個非營利且以社群參與(Community Participation)、對話性創作(Dialogic Art)為核心精神,所籌組的公益性質團體。
我們期待邀請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夥伴加入,可依創作或計畫需求而有機編組,共同探尋面向各式議題中,跨領域連結的創造力與可能性。
怪地社(UMC)夥伴皆關注著日常生活的變動,我們都曾感到身體排斥所處環境,總覺得在生活中某些特定時刻,自己格不相入,持續深陷不安、迷惘、紊亂等難以撫平思緒的怪異狀態。
我們所謂「怪人」(Misfits),正是開始覺察到這些「異感」的人。
發起人|王冠鈞
駐地創作群|王翊如、林育嫻、李怡萱、張育寧、楊翊、楊子怡
跨地創作群|匿名者、黃書亞、姚潔希、臺灣障礙青年、社會化不完全(王冠鈞、李怡萱、張育寧、陳畇湘、楊翊、楊子怡、潘洛均)、命之星(王冠鈞、邱柔瑄、陳小圓、傅有薇、蕭宇汶)
時常感到生活迷惘、傷神、覺得格格不入嗎?我們也是,曾經一起窩在地下室、老屋、路邊等,在不同地方搭建起臨時據點「怪地社」(UMC),
互相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中的覺察,也隨時歡迎任何人加入,在這裡交談、休息,
或許短暫逃離了原本紊亂的生活節奏,並將那些日常的呢喃自語收納起來,共同呈現數種「理解世界的方法」。




